能組合秤可以根據不同物料的不同特性及不同的生產工藝要求,實現多種物料的組合計量和配比,同時還可以將多個進料斗的物料按照設定好的配比進行自動計量和組合,實現更高效、更準確的物料計量和生產管理。
一、我國智能組合秤市場發展現狀
中國智能組合秤的發展是從包裝秤的設備引進開始的,最初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由于我國經濟的發展的需要從石化行業開始在成套系統進口的同時配套進口了相當數量的各類自動包裝秤。其中較為典型的是作為國家重點投資項目的上海金山石化總廠引進了日本大和的噸袋、重袋包裝稱重系統拉開了我國定量包裝秤應用的序幕。
八十年代作為國家原輕工部的重點骨干企業的長沙稱重衡器廠開始了重力式自動包裝秤的開發與批量生產。商業部鄭州糧食科學研究設計所開發的粉料定量自動包裝秤產品開始用于糧食、飼料等行業。此階段引進國外衡器技術二次開發的稱重衡器廠家有常州托利多、上海大和等合資公司。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紀初的世界銀行貸款的國家糧庫招標項目中,先后有眾多的國有、外資、民營企業中標生產了50/100kg糧食定量包裝秤產品,例如國有、民營企業的濟南金鐘、無錫耐特、成都科發、華東電子儀器等,衡器控制儀表廠家有深圳龍芯智業等,外資企業有常州托利多、上海大和等。
九十年代由于一批國家食品安全衛生與預包裝凈含量管理規定的出籠,多頭電腦組合秤產品應運而生。食品生產廠家為滿足顧客對包裝外觀及衛生的要求,需要有操作簡單,具有自動定量稱量功能,能對各種不均勻顆粒與塊狀物品實現精確、高速計量的衡器。在世界上已有多斗式稱量方式,通過計算機對稱量斗實現智能化隨機組合的電腦組合秤產品能實現上述要求。此階段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日本石田、日本大和生產的組合秤產品。其中日本大和稱重衡器株式會社早在1986年銷往中國的第一臺電腦組合秤在沈陽安裝結束投入運行。日本大和從1998年開始對上海大和增資控股,全面引進組合秤國產化技術。日本石田在2000年在上海成立了獨資公司,加快了組合秤技術引進的步伐。與此同時,一些卓有遠見的國內企業也開始瞄準了這個產品領域的模仿開發,比較典型的企業有廣東海川、廣東科迪、江蘇僅一等公司。其中廣東海川公司的產品通過近幾年的批量生產在價格銷售上具有較大優勢,目前已批量出口國外。在裝料類重力式自動秤中,智能組合秤是中國稱重衡器行業中新近發展起來的一種智能組合型定量自動包裝衡器。
從重力式自動稱重衡器的使用角度看,可大致分為裝料類與料斗配料類兩種。在料斗配料類重力式自動配料秤中,機械結構有很大的突破,但是隨著計算機與網路技術的發展,目前在配料稱重系統的應用中發展得較快,各種基于工業現場總線、網絡技術的稱重配料系統應運而生。縱觀智能組合秤在中國自動稱重衡器技術發展歷程,從“機械改電子,手動改自動”到三高(高速、高精度、高性能)和三化(自動化、集成化、網絡化),開創了我國智能組合秤發展的里程碑。
二、智能組合秤行業技術發展現狀
我國智能組合秤技術真正從2004年起步,經過多年發展由模擬信號組合稱重演變為數字信號組合稱重,主要適用于各種顆粒狀、片狀、條狀、球形、不規則形狀等需定量稱重物料。日前已成為集核心技術、自主研發、規模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并出現了一批具有國際生產水平的規模企業,如廣東天之業、海川智能、廣東精威等企業代表了國內智能組合秤的高水平,填補了我國高端智能組合秤空白。由于我國智能組合秤產品稱重精度高、速度較快、性能穩定、價格優勢,因此我國的智能組合秤產品除滿足國內市場外,還出口至歐洲、南美、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地的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世界智能組合秤市場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2023年智能組合秤行業生產總量增速其產品包括食品稱重設備(組合秤、線性秤)、食品品質檢測產品(選別秤、金檢機、重檢機)、食品生產線自動化包裝設備等,為廣大食品生產廠家提升了生產效率,同時也極大的提升了食品生產廠家的經濟效益。根據行業分析,2023年我國智能組合秤市場規模已經達到45億,“十四五”后期有望突破65億,市場需求量持續增加,其中通過自主編程實現遠程監控約為10%。2023年進出口規模67,000,000美元,出口大于進口,外貿整體競爭力穩固,出口份額保持整體穩定。
三、未來發展方向
隨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及應用,在國家“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經濟“新常態”對食品工業帶來結構性變化,智能組合秤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打造未來智慧工廠,引領行業變革,構建一個高效節能的、綠色環保的、環境舒適的人性化工廠是必然發展趨勢。
1、智能車間:智能制造,提高生產透明化以及制造執行能力。
智能車間是基于物聯網中智能硬件的數字化平臺,貫穿五大生產要素“人、機、料、法、環”,從三大維度進行打造“生產數據捕捉透明化、數據呈現可視化、工業數據分析智能化”。 同步數據采集技術應用于企業內部物流的全線追溯、制造工程配置、生產及品質過程控制,為計劃系統的再調整提供可以信賴的決策依據。
2、 智能倉儲:自動備料,自動上料。
智能倉儲是物流過程的一個環節,智能倉儲的應用,對倉庫到貨檢驗、入庫、出庫、調撥、移庫移位、庫存盤點等各個作業環節的數據進行自動化的無線數據采集、無線數據更新,保證倉庫管理各個環節數據輸入的快速性和準確性,確保企業及時準確地掌握庫存的真實數據,合理保持和控制企業庫存。
3、 智能品質管控與追溯管理:對材料,生產環節,品質管控等各個環節的追溯。
制造企業通過實施MES (生產執行系統),可以實現車間生產計劃和調度、生產任務查詢、生產過程監控、智能數據采集、質量檢測與控制、物料跟蹤、原輔料消耗控制、車間考核和管理、統計分析、人力資源和設備管理等功能,徹底幫助企業改善生產現場管理的暗箱操作。
“十四五”以來,隨著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組合秤開始與物聯網技術相結合,實現了遠程監控、數據采集和分析等功能,使其在生產管理、質量控制、能源管理等方面發揮出更大的作用。總的來說,智能組合秤的發展歷程是一個不斷創新和進步的過程,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其應用前景將更加廣闊,性能和功能也將更加完善。